1月8日起,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回归“乙类乙管”,检测策略调整为“愿检尽检”,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。
从“应检尽检”到“愿检尽检”,核酸检测行业也迎来大洗牌。日前,核酸检测采样亭被挂上二手交易平台的消息屡屡受到关注,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,“2023年部分核酸检测企业的相关业务可能会回归到疫情前,加上回款慢、回款难等问题,这些企业面临的财务危机会很严峻。”
01
(相关资料图)
潮水退去后核酸检测公司应收账款高企
2022年前三季度,多家核酸检测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出现了大幅增加。其中,金域医学实现营收122.08亿元,应收账款却高达74.33亿元,占营业收入60.89%,同比增长66.65%;迪安诊断实现营收156.3亿元,应收账款也高达107.54亿元,占营业收入68.8%,同比增长76.75%。
早在2020年,核酸检测企业的应收账款高企问题便已显现。当年,康为世纪、瑞博奥和金域医学的应收账款相较2019年同比增长了307.74%、191.45%和71.66%。瑞博奥的招股书补充文件显示,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,瑞博奥才收回2019年和2020年的应收账款。
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,在核酸检测行业,处于中下游的提供核酸检测服务企业更容易有账款被拖欠问题,相对来说,上游的原材料、耗材、检验设备及设施等生产商回款压力更小,一般是等部分账款预付了,企业才交货。“2023年部分核酸检测企业的相关业务可能会回归到疫情前,加上回款慢、难回款等问题,这些企业面临的财务危机会很严峻。”
该业内人士还称,除了应收账款的问题, 提供核酸检测服务的企业长期面临着毛利走低、利润空间收窄的问题。疫情之初,核酸检测的价格 曾高达200元/人次,随着生产厂商增多,新冠检测试剂纳入集采,核酸检测费用的毛利一路探底,到2022年下半年,有数地政府采购中混检结算价甚至低于3元/人次,而核酸检测市场的整体规模很长时间内未得到显著增长。
02
核酸检测企业去向何处
价格下滑、业务萎缩,核酸检测企业正面临转型期的大考。
社会面的核酸检测量呈断崖式下降,核酸采样亭业务也戛然而止。记者发现,曾为应对奥密克戎而推广开来的核酸采样亭,目前已在闲鱼等二手平台上被转卖,从数百元到上万元不等,价低者甚至不到300元。
1月5日,有卖家告诉记者,他所在的工厂主营移动板房和移动亭,没有专门去做核酸采样亭,“一般接到单才做,旺季可能预多2台”。如果不是集中采购的大订单, 核酸采样亭的利润其实并不算高,“每台售价虽然有两三万元,但利润可能不到15%”。
为利用好海量的核酸检测亭资源,近期,上海、广州、无锡、深圳等地已将其改造成发热诊疗站、便民医疗点或健康服务亭,居民可“一站式”完成挂号、诊疗、缴费、配药等流程,减少交叉感染风险。
在需求退潮前,早有核酸检测企业谋划退路。凯普生物曾在投资者问答表中表示,如短期内新冠核酸检测需求下降,则该部分带来的收入和利润将受到影响。但疫情以来,分子诊断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会,凯普生物将持续围绕“核酸检测产品+医学检验服务”的一体化经营模式。
兰卫医学表示,“业务不会产生大的影响,公司在疫情的其他检测业务就做得很好,会加强除核酸检测外的业务。”华大基因则称,“核酸检测不是我们发展的方向,业务会回归到疫情之前的状态,2022年已经开始调整,像拓展海外业务之类。”华大基因还计划将此次抗疫中推出的“火眼”实验室,打造为赋能公共卫生体系和防疫设施的“平疫结合”新基建,应用到全社会范围内出生缺陷和肿瘤领域的综合防控中。
值得注意的是,1月8日,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表示,为满足群众检测的需求,各地要对不同群体分类采取抗原和核酸检测的策略,科学合理地做好检测各项准备工作。比如,社区要保留足够的便民检测点,倡导有相关症状的居民自行开展抗原检测,零售药店以及药品网络销售电商等要供应充足的抗原检测试剂,保障可及性,满足群众检测的需求等。
部分核酸检测企业已开始布局抗原检测领域,同时涉足核酸与抗原检测业务,包括华大基因、万泰生物、明德生物、达安基因等。
——END——
本期推送有↓↓↓
核酸采样亭挂上二手平台,价格最低几百,核酸检测企业去向何处? 13条新线路!深圳地铁规划最新进展→ 重要通知!事关今年高考最新数据!广东人均可支配收入出炉,这些支出下降了
“最缺工”的100个职业排行出炉!
Copyright 2015-2022 大众导购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豫ICP备20014643号-14 联系邮箱: 905 14 41 07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