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当蓝绿多家民调都显示侯友宜的民调被柯文哲爬了头,跌落「老三」,甚至还有一家政治立场偏蓝的民调机构声称柯文哲还「弯道超车」,陡升为「榜首」,这连柯文哲本人都不太相信,质疑自己的民调怎能在短短的一个月内急升百分之十,但国民党内却是充满危机感,甚至有「战斗蓝」「立委」被提名人祈求转由柯文哲来充当「母鸡」之际,柯文哲的贴身亲信、台湾民众党发言人杨宝桢昨日却突然在脸书发出短文,「只想反问一句,蓝营有想过『柯侯配』的可能性吗?」当即引发人们许多的想象空间。
现在还不知道,杨宝桢的这个「大哉问」,究竟是由柯文哲授意,放出试探气球,还是杨宝桢自己的个人想法?这是因为,无论是「白蓝合」还是「柯侯配」,都不符合柯文哲不久前多次强调的不赞成「下架民进党」及「组织联合政府」的说法,因而当时人们猜想到的,是柯文哲「有自知之明」,认为自己根本不可能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,而是充分利用民众党拥有「二零二四」大选提名权的有利条件,透过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,以「母鸡带小鸡」的方式,「谷」起民众党「立委」的选情,多拿下几席「立委」,提升民众党在「立法院」以至社会政治的话语权,成为「关键小数」而已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但现在杨宝桢的这个「柯侯配」的说法,却是以「下架民进党」及「组织联合政府」目标的。否则,柯文哲就是按照现在的选战节奏,「阿陀行路——中中哋」就可以了,何必要与国民党合作?倘杨宝桢甚至柯文哲果然有要借助国民党之力,扳倒民进党,打败赖清德,那么,究竟是什么原因,促使其作出这个重大转变的呢?
这要从昨日一个深蓝背景的民调数据说起。实际上,杨宝桢的「大哉问」,就是在这个民调公布,并引发强烈的「蓝白合」及「侯柯配」呼声后,而发出的。当然,杨宝桢所说的是「柯侯配」而不是「侯柯配」,「白蓝合」而不是「蓝白合」。
这是「有所本」因而「有所恃」——毕竟,所有蓝绿民调结果公布的民调数据,都是侯友宜「垫底」,没有理由柯文哲要「礼让」侯友宜。这与二零零四年宋楚瑜的民调虽然远高于连战,但「国亲合」却是宋楚瑜宁愿「屈居副席」不同,因为宋楚瑜毕竟是出身于国民党,而柯文哲的政治背景却是「墨绿」。
何况,当时连战与宋楚瑜有默契,「连宋配」胜出后,连战只当一任,然后就交由宋楚瑜「担纲」参选并在当选后争取连任。也因为这个「安排」损害了马英九的前景利益,当这个计划在十二年后完成时,「小马哥」也就变成了「老马哥」。因此,曾经在马英九台北市政府内任职的几个人,就搞了个「废票联盟」,导致当届选举的废票率极高。如果是正常的废票率的话,即使是有「两颗子弹」效应,「连宋配」也能够胜出。
昨日的民调,是由深蓝的中广和盖洛普征信公司公布,出席民调发布会的包括中广董事长赵少康、盖洛普征信公司首席顾问丁庭宇、民意调查委员会执行长戴遐龄和国民党「立委」赖士葆、费鸿泰以及前台北市长郝龙斌等,清一色的深蓝人物。该民调报告显示,赖清德以百分之三十一点八九支持度居冠,柯文哲以百分之二十四点六二紧追在后,侯友宜以百分之十七点九三垫底。但该民调又指出,只要是在「三脚督」的情况下,赖清德与萧美琴的组合,可以胜算所有的组合,就算是郭台铭参战的「侯郭配」、「郭侯配」、「郭柯配」都没有胜算,唯一能赢的组合,只由「蓝白合」之下的「侯柯配」能以百分之三十九点六支持度反超「赖萧配」的百分之三十四点五八支持度。
这个民调数据公布后,引发热烈讨论,不少人都强烈主张「蓝白合」及「侯柯配」。这可能是「一言惊醒梦中人」,并触动到了柯文哲或民众党人的神经——原来柯文哲是有很大机会当上台湾地区领导人的,而不单止是「关键少数」而已。但前提是必须与侯友宜配搭参选,即使是与郭台铭配对也不行。当然,现在的走势是柯文哲强于侯友宜,合作参选就应该是「柯正侯副」。因此,柯文哲或是民众党试图作出重大的战略调整甚至是转变。但可能担心「发夹弯」转的太急,因而就由杨宝桢的放出试探气球,既是试探民众党与国民党合作的可行性,更是试探国民党对「柯正侯副」的接受程度。
柯文哲要与国民党合作,除了是出于胜选的考虑之外,也有胜选后在「组阁」时必须借重国民党人才的需要。实际上,民众党的情况犹如二零零零年陈水扁当选时那样,基本上没有什么执政人才。万一侥幸当选了,也拼凑不出一个象样的「内阁」班子。
还有一个属于原因,导致柯文哲必须考虑与侯友宜合作的问题。那就是,民进党现在已经不把侯友宜放在眼内,反而极为忌讳柯文哲,因而正在调整「打侯不理柯」的舆情攻防策略,尤其是柯文哲「挖走」了民进党的年轻人支持度,侯友宜反而在这方面对赖清德没有「威胁」的情况下,民进党必须在堵塞年轻人选票流向柯文哲方面狠下工夫。因此,近日就针对柯文哲「恢复两岸货贸谈判」的议题,挖出柯文哲当年在「太阳花学运」中,攻击「两岸服贸协议」的言论。•当然,这也有要与柯文哲抢夺「太阳花学运」世代选票的考虑。
(发自甘肃天水)
Copyright 2015-2022 大众导购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豫ICP备20014643号-14 联系邮箱: 905 14 41 07@qq.com